Quantcast
Channel: 海地贫民的博客

Soylent———硅谷工程师专门为宅男量身定造的懒汉食品

0
0
       Soylent,是由硅谷软件工程师Rob Rhinehart发明的一种食品。据说是按照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IOM)推荐的营养成分配制,符合FDA标准的一种新型方便食品,可以当正餐吃。Soylent为粉状,用水调和就可食用。据说营养很丰富、很全面。由专注新型食品的Rosa Labs负责市场推广和销售。现在在美国据说很流行,特别适合那些天天猫在电脑旁边的家伙。哎,对了,目前销售多在网上,真方便。


      自从2013年底试制成功,2014年初推出1.0版,目前已升级到1.5版本,各个版本的配方都有所调整。1.5版的主要配料为米蛋白粉、燕麦、面粉等等。


       Soylent这个名称据说是来于哈里森1966年的科幻小说《Make Room! Make Room! 》中的一种神奇食品Soylent,该书说这种食品时由两种豆即大豆(soy)和滨豆( lentils)制成的。本人试着给个中文名"神奇双豆粉"。
    
    我很怀疑,天天喝这稀糊糊,即使营养很丰富、很全面,但肠胃怕也受不了,而且胃口也怕会喝没掉鸟。
Soylent的发明人硅谷软件工程师Rob Rhinehart


附:1.5版的营养成分
Soylent 1.5 Nutrition Facts
Serving Size 115g Servings per Container: 4
Calories 500
Calories from fat 200
Amount per Serving  % Daily Value*
Total Fat 23g 35%
Saturated Fat 2.5g 13%
Trans Fat 0g N/A
Cholesterol 0 mg 0%
Sodium 360 mg 16%
Potassium 866 mg 25%
Total Carbohydrate 57g 19%
Dietary Fiber 3g 12%
Sugars 15g
Protein 20g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关于黄花蒿和青蒿,我也有几句话要说

0
0

                                   关于黄花蒿和青蒿,我也有几句话要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提取青蒿素的植物Artemisia annua Linn.是不是中国古典籍中的“青蒿”这一问题又被提出来争论。到底是不是为了给传统中医药邀功,才有意将这种可提取青蒿素的植物定为古中医文献中的“青蒿”?

     关于黄花蒿和青蒿的名实问题,植物学分类学家林有润、药学界屠呦呦、胡世林都做过考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生药学家赵燏黄也对中药青蒿的来源植物进行了考证。

      对于网上的各种猜测、质疑,大部分对此问题关心的网友也很茫然,无从判断信息真伪。为此,著名的科普网站《果壳网》刊登了署名ArtemisiaLiu植物分类学博士写的科普文章

2015诺贝尔奖】青蒿素、青蒿、黄花蒿,究竟什么关系?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801/?page=5#comments

      我看了文章后,觉得这位作者具有扎实的植物分类功底、野外考察经历丰富,曾经研究过大量文献。应该是一位年青的蒿属分类学家。他的这篇文章,叙述很清晰,引证很丰富、全面,并结合了自己野外考察的心得,基本理清了黄花蒿和青蒿名实问题的来龙去脉,是一篇很优秀的科普文章。


      本人基本支持刘博士的这篇文章。顺便也提出几点:

       1  在古典籍中,第一次出现“黄花蒿”这个植物名称是不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之前是否有文献记载并描述“黄花蒿”?如果有,可以找出来并与Artemisia annua Linn.比较;如果没有,那么,Artemisia annua Linn.这种植物在《本草纲目》之前是被称为什么?还是根本没有记载过(但一个分布如此广泛的植物,不被记载可能性不大)。目前为止,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观察到“青蒿”可能可分为两类(也许是两个种,也许是两个生态型)外,只有李时珍受沈括启发把“青蒿”和“黄花蒿”分开来,而其他古文献并没有“黄花蒿”的记载。

       2.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于“青蒿”和“黄花蒿”的描述,前者较详细,后者较简单。在“青蒿“词条下,对于“青蒿”的描述,李时珍引用了不少古典籍文献,也有自己的观察,总体来说,这些描述有些与Artemisia annua Linn.相符合。1)关于气味,宋朝的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江东人呼为 犭卂蒿,为其臭似 犭卂 ,北人呼为青蒿". 也就是说前人记载的“青蒿”也有臭味。2)“青蒿”开“细黄花,结实(应是头状花序)大如麻子,中有细子”这一形态特征,据胡世林比较,与Artemisia annua Linn.一致。3)花果期,《本草纲目》中说“青蒿”为“七八月开细黄花”,并引用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话:“八九月采子阴干”,如果转换成公历,可以理解为8、9月开花,9、10月结实,而《中国植物志》说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 .花果期8-11月,基本一致。而植物学上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花果期6-9月。

        3 关于《本草纲目》中的“黄花蒿”,李时珍的描述,一句是“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另外一句是“人家采以罨黄酒曲者是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李时珍记载的“黄花蒿”是制作酒曲的原料。那么,李时珍之前的文献中,是否有蒿属植物制作酒曲的记载呢?除了艾Artemisia argyi(因该种记载清楚,与我们所讨论的植物区别较大,故不作讨论) 有记载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酒曲条云:“凡造神曲所以入药,乃医家别于酒母者。法起唐时。其曲不通酿用也。造者专用白面,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和作饼……,如造酱黄法。”此处明确指出”青蒿“可以制作酒曲。“青蒿”和“黄花蒿”都可以制作酒曲,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两者本来就是一样东西?

4. 有人从青蒿的生境来质疑,引用《神农本草经》称青蒿“生川泽”、《名医别录》称“青蒿生华阴川泽”,认为这与《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植物学上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生长于湿润的河岸边砂地相符,而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生境适应性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并不长在河边,与古人所载不符”。从这一点佐证古人说的“青蒿”不是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其实,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适应性强, 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这是已成定论的。黄花蒿并不长在河边”这一句纯属质疑者臆测,有许多文献都有Artemisia annua生长在潮湿环境、河岸边的记载。而且,正因为Artemisia annua具不同的生境,从而导致了其有不同的生态型,林有润等1983年发表在《广西植物》上的文章《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认为:“川泽”、“色绿带淡黄”均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生态变异而已。并描述了在干旱环境和湿润环境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区别。有人观察了野生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发现了众多不同的生态 型:从秆色来看 ,有白青秆 、紫红秆 、紫秆 、深绿秆; 从 叶色来看 ,有淡 黄叶 、也有 淡 绿叶 ;从 叶形来看 ,有稀 裂叶、 稀宽裂叶、分裂叶。同时研究也表明,不同生态型在青蒿素的含量上也有差异。


5. 对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青蒿”和“黄花蒿”是否仅是Artemisia annua的不同生态型?古中医文献中的药用青蒿是否包含不同种的蒿属植物?我觉得刘博士文章把“青蒿”和“黄花蒿”看作Artemisia annua两个生态型的观点证据不够充分。我觉得既有可能把Artemisia annua同一物种不同的生态型看作“青蒿”和“黄花蒿”两个种的可能,也有把包含Artemisia annua和Artemisia carvifolia在内的蒿属植物都作为药用青蒿的可能,目前无法下结论。赵燏黃先生1930年代在《祁州药志》中引录日本石戶谷氏的报告,称北平青蒿为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而天津的青蒿为Artemisia annua,赵先生的看法是北方药肆用的主要是Artemisia annua,而南方用Artemisia carvifolia(Artemisia apiacea)。谢宗万则认为,在1985年以前,药用青蒿是多基源品种,Artemisia annua是来源之一。《中国植物志》关于植物学上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的叙述则认为,《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6. 其实,利用现代植物分类技术,对古典籍中记载的植物进行准确鉴定,也是从事植物、中草药研究的工作者的一项任务。屠先生与她同伴们的研究成果,既可以说是得益于中医古典籍的启发,也可以说是利用化学分类的方法,为古代中医文献中记载的具有一定治疗疟疾效果的蒿属植物”青蒿“准确定名为Artemisia annua linn.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读花 . 之夹竹桃

0
0

夹竹桃 Nerium spp.

夹竹桃科常绿灌木花卉,叶似竹,花似桃。花大、艳丽、花期长,有红色、粉色、白色、黄色、橙色等种活栽培品种,花瓣有单瓣和重瓣,常作观赏。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中国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叶、树皮、根、花、种子均含有多种配醣体,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


弋阳县学北堂见夹竹桃花,有感而书

{宋}李觏

暖碧覆晴殷,依依近水栏。

异类偶相合,劲节何能安。

同地尽妖艳,无地容檀栾。

移根既不可,洁心诚为难。

外貌任春色,中心期岁寒。

正声尚可听,谁是怜伦官。


夹竹桃花​

(宋)沈与求

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

一见适相逢,绸缪结深好。

妾容似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春园灼灼自颜色,愿言岁晚长相随。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宋)梅尧臣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仆。

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

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日铛无粥。

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长在目。





寨儿令•游春即景二首

​{元} 张可久

蔌绛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仙洞青霞,老树乌鸦,山一点暮天涯。

翠交加夹竹桃花,锦模糊照水山茶。闹竿儿乔傀儡,

舰船上小琵琶。他,醉卧美人家。

 

锦水笺,绣鞍鞯,曲江醉题三坠鞭。

帘底婵娟,月下姻缘,此地遇神仙。

有花有酒梁园,无风无雨春天。

盈盈小玉梅,稳稳戗金船。

偏,收向断桥边。



七律 . 咏夹竹桃

[​明]冒襄(冒辟疆)

天与灵根出异闻,岭南桃竹未曾分。

春心岂料成孤篇,薄命何缘托此君。

露井淇园谁接叶,碧瑶琼玉自同芬。

子猷不问重来看,误入仙源棹白雪。


夹竹桃三首

(明 ) 王世懋

(二)

寂寞谁相问,清斋隔市嚣。

忽遗芳树至,应识雅情高。

布叶疏疑竹,分花嫩似桃。

野人看不厌,常此对村醪。




夹竹桃

{​明}李开先

阶下竹抽桃,雨余生意饶。

日留丹灼灼,风散绿萧萧。

鹦逐还疑蕊,鸾栖错认条。

但能长抱节,何必太呈娇!



房东夹竹桃花

​{明} 归有光

奇卉来奇境,粲粲数红英。

芳姿受命独,奚假竹桃名?

昔来此花前,时闻步屉声。

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

无与共幽赏。长提守空庭。

昨来一启户,叹息泪纵横。



夹竹桃

郭沫若

我们似竹而非竹,似桃而非桃;

红花碧叶,姿态并不那么妖娆。

喜欢三进位,枝枝叶叶都有成三。

花冠三重,但每重却有五六瓣。

——阳光如果缺少,我们要起变化,

红色的花会要变成白色的花。

在这里显然显然包含深刻的教训:

红色专家也能变成白色专家。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自然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仍嶙嶙峋峋,群塔簇天。塔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图片均来自网络



 

从太平岛上的植物资源来看,是岛是礁一目了然

0
0
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刚刚公布的南海仲裁(PCA Case No. 2013-19)结果,把太平岛非常荒谬地定为岩礁。本人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出这篇博客。

太平岛上的植物资源

        太平岛英语: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又称黄山马岛黄山马峙,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西北角,处10° 22′ 38″ N114° 21′ 59″ E,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天然岛礁,面积0.51平方公里。现由台湾实际管辖。



       太平岛形东西狭长,地势低平,东西长约1,430米,南北宽约402米,岸线范围41.3公顷,海岸植被线范围36.6公顷;平均潮位时陆域出水面积约为0.51平方公里,海水低潮位时礁盘与陆域出水面积约0.98平方公里,海拔5到6米。

       由于太平岛是一珊瑚礁岛,地表之细砂土为珊瑚礁风化所形成,下层为坚硬之礁盘。岛之四周均有沙滩,南北侧沙滩较狭宽仅5米、东侧宽约20米、西南侧宽约80米。沙滩上堆积的细砂白里透红,主要为珊瑚和贝壳碎屑,红色的砂是由红珊瑚碎裂而成。




        太平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处低纬度,四季皆夏,年均温27至28 °C(81至82 °F),5 月最热,可达 35℃,1 月最冷,但也有 26℃。降雨颇丰,6 ~ 12 月为雨季,年雨量 1,500 ~ 3000毫米季风盛行,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风向在5月和10月转换,年均风速每秒 3.7 米。台风常发源于南沙群岛北部,且多朝北方移动,所以太平岛不常受到台风侵袭,但会受到台风外围环流影响。由于降雨、蒸发及浪花飞溅,太平岛的相对湿度全年在80%以上,夏天气温经常超过40℃。


        由于接近赤道无风带,几无台风侵袭,故植物高大茂密,岛上有147株10余米高,树龄达数百年的大树,形成典型的热带海岸林,另有草生地散生树木区

      1994年,17位台湾生态学者,带领近50位研究人员,远赴南沙进行生态调查,首次揭开了太平岛的神秘面纱。

       太平岛不只海洋生态令人惊艳,陆地上植物种类之丰富更令人惊叹,现在已经退休的黄增泉教授,回想起十多年前,从海上看到太平岛时的第一印象,只能用「被森林覆盖的美丽之岛」来形容。





       黄增泉教授和两位研究生,在面积只有0.49平方公里的太平岛上,发现了一百多种植物,其中有十种植物是台湾没有发现过的,另外像台湾也有的白水木(即银毛树,学名Heliotropium foertherianum,紫草科,树龄之大更是研究人员从所未见。

       岛上树木繁茂的树木,还可以涵养水源,所以太平岛竟得天独厚的,成为南沙群岛中,唯一一座拥有淡水的岛屿。淡水与树木,也让太平岛上的生态相更为丰富。

       在太平岛共纪录到46科,106种陆域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2科2种,双子叶植物38科69属共80种;单子叶植物6 科22属共 24 种。植物组成以禾本科15种最多,豆科12 种次之。以生长习性而言,乔木20种,灌木16种,蔓性植物17种,其余53种为草本植物。其中有15种植物在台湾同属于归化植物,包括赛山蓝毛莲子草大花咸丰草长柄菊红花野牵牛垂果瓜赛刍豆美洲含羞草含羞草赛葵红花黄细心光叶鸭舌舅苦蘵蒺藜草牧狼尾草

        本岛东部有一片热带海岸林,其树高可达20米,主要以檄树榄仁树莲叶桐葛塔德木草海桐白水木海柠檬藤蟛蜞菊长柄菊长鞍藤葛蕾草等乔木为主,本岛较高大的植物有椰子琼亚海棠、太平皮孙木、莲叶桐及榄仁树










莲叶桐(学名:Hernandia sonora)为莲叶桐

       太平岛的陆域植物,其世界分布属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岛上曾纪录到11种未见于台湾本岛的植物,包括海柠檬橙花破布子苎麻叶铁苋白避霜花匍地垂桉草穗花落尾麻三叶乌敛莓露兜树窄沟草莲实藤毛短颖马唐

        因中央道路的拓宽,太平岛上原有的森林面积大幅减少,人为干扰区域变多,约占全岛面积的45%。全岛植被可分为海岸天然林、人为影响区域散生树林、自然草生地及人为影响区域草地。



 



海岸天然林

中央道路區將太平島海岸天然林切分成南、北兩部分,森林裡的樹高可達20公尺,主要的組成樹種有蓮葉桐與海檸檬,再來是葛塔德木和檄樹,其中混生著欖仁、瓊崖海棠、椰子、露兜樹等海漂植物,而草本植物則以芻蕾草為主。


自然草生地

太平島中央道路兩端有較大面積的海濱沙灘,主要的植物包括馬鞍藤、濱豇豆、肥豬豆、雙花蟛蜞菊、芻蕾草以及無根藤等。


人为影响区域散生树林

這一區以椰子樹最多,夾雜著人工栽植的瓊崖海棠、木麻黃等,另外還有自生的檄樹、葛塔德木、海檸檬、蓮葉桐及欖仁等。






人为影响区域草地

在中央道路兩側有不少受到人為影響的草地,禾本科植物是此地的優勢物種,如狗牙根、孟仁草、鯽魚草、蒺藜草和鋪地黍,其中夾雜著大花咸豐草、長穗木、長柄菊、煉莢豆、蠅翼草、美洲含羞草、乾溝飄浮草、賽芻豆、葉下珠、大飛揚草、伏生大戟、紅花黃細心、繩黃麻、羽狀穗磚子苗等。


台湾海巡署工作人员丈量太平岛上的原生大树(如莲叶桐、琼崖海棠、葛塔德木、与棋盘脚),最高有4、5层楼,树围907公分(五人合抱),树龄最老有363岁。



       清朝墓碑



观音庙



水井


如此生态和自然环境优越,树木茂密,植物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岛屿,被划为岩礁,荒唐至极。


 

名画家笔下的彝族(系列1)——黄胄、周思聪

0
0

名画家笔下的彝族(系列1)—黄胄、周思聪


黄胄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3日)原姓梁黄胄,名淦堂,字映斋,河北蠡县人,中国知名当代画家。师从赵望云。擅人物及动物画。曾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及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擅于画出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 2011年黄胄(Huang Zhou 黄胄)荣获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第13名宝座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




黄胄作品2



周思聪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有人评价其为中国美术史上最杰出的女画家。


 周思聪作品1



周思聪作品2




周思聪作品3



(图片均来自网络)

 

2016年08月27日

0
0

名画家笔下的族(系列2)—罗中立何多苓


3 罗中立 

罗中立,1948年出生,重庆人,油画《父亲》作者。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油画创作。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罗中立作品1




罗中立作品2



罗中立作品3



罗中立作品4


罗中立作品5



罗中立作品6





4 何多苓,1948年5月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与罗中立为同学。1979年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班,1982年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成都画院专职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何多苓作品1




何多苓作品2,乌鸦是美丽的




何多苓作品3




何多苓作品4




何多苓作品5



何多苓作品6




何多苓作品7





(图片均来自网络)

 

传统中药红景天——一种前景光明的抗抑郁新药

0
0

传统中药红景天——一种前景光明的抗抑郁症新药

          下图这种开淡黄色小花、叶片多少有些肉质的植物是景天科的红景天(学名:Rhodiola rosea L. 英文名Roseroot),它生长在世界许多寒冷的地区,包括北极。提到红景天这名字,到过西藏的人都不陌生,它是缓解高原反应必备良药。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百年来,人们用它应付寒冷的西伯利亚气候和所带来的生活压力。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毛俊教授等研究人员发现红景天能改善抑郁症症状。研究人员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服用红景天和抗抑郁药「舍曲林」十二周的病人,症状改善的幅度较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分别高一点四倍及一点九倍,但服用抗抑郁药的病人中,出现作呕作闷和性功能障碍的比例达百分之六十三;服用红景天的病人,出现这些副作用比率只有三成。

   全球有约三百五十万名抑郁症患者,其中约七成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抗抑郁药因副作用过大,导致患者过早中断用药。负责研究的专家表示,有关研究结果只在初步阶段,但相信红景天有助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症。http://www.mirror.co.uk/news/uk-news/ancient-herbal-remedy-could-treat-5414339

红景天 Rhodiola rosea L. 





 

能够帮你找到钻石的神奇植物

0
0
能够帮你找到钻石的神奇植物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西非一种棕榈植物,正在成为钻石迷们的“吉祥树”。原因是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植物喜欢生长在蕴藏宝石的岩石上方,钻石采集者们可以根据这种植物的分布,来寻找钻石的踪迹。

这种植物名为吊灯露兜Pandanus candelabrum P.Beauv.(英文名chandelier tree喜欢生长在富含金伯利岩Kimberlite土壤上,而金伯利岩恰恰是一种与钻石相关的碱性或偏碱性的超基性岩。钻石形成于地下几百米、几千米深处,只有在地壳运动或者人工开采时,才能通过金伯利岩岩管到达地表。之前,科学家早已分析研究出了钻石与金伯利岩之间的关系。

图片
吊灯露兜Pandanus candelabrum P.Beauv.(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迈阿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斯蒂芬·海格蒂博士Stephen E. Haggerty第一个发现了吊灯露兜的秘密——它们生长在这些罕见金伯利岩管附近,靠金伯利泥土富含的镁、钾和磷茁壮成长。海格蒂博士解释说,他在好几处金伯利岩附近都发现了吊灯露兜的存在,但在其他地方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这表明其只形成于这片区域,或可能暗示着潜在存在钻石。

 

吊灯露兜Pandanus candelabrum P.Beauv.露兜树科常绿小乔木,树干分枝,高可达9米;具多分枝或不分枝的气根,茎干直径可达25厘米。叶簇生于枝顶,条形,长达80厘米,宽4厘米左右,先端渐狭成一长尾尖,叶缘和背面中脉均有粗壮的锐刺。雄花序由若干穗状花序组成,佛焰苞雌花序头状,单生于枝顶,圆球形;佛焰苞多枚,乳白色。聚合果大,长圆形,向下悬垂,由40-80个核果束组成,形似一巨大的菠萝。其树干的分杈犹如一盏巨大的吊灯,因而得名吊灯树(chandelier tree)。

图片
吊灯露兜树干的分杈犹如一盏巨大的吊灯(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吊灯露兜的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吊灯露兜分布在热带西非塞内加尔至加蓬一带,通常沿河流两侧生长,支柱根发达,可生长在水中有时由于生长太茂密,加上繁多的支柱根,会影响河道的水流和航行,人们不得不定期清理。其果实可能可以食用,当地人用其叶片编草席或篮子。

    
    图片
    吊灯露兜常生长在水边(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当地居民用吊灯露兜的叶片编织草席(图片来自网络)
    
    海格蒂博士的发现可以说在钻石开采中意义重大,大幅缩减了寻找钻石所需要清扫的区域。“这可能极大地改变西非钻石探索的动态性,因为在崎岖地形植物地理学绘制和采样性价比非常高。” 海格蒂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海格蒂博士
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经济地质》杂志,题为DISCOVERY OF A KIMBERLITE PIPE AND RECOGNITION OF A DIAGNOSTIC BOTANICAL INDICATOR IN NW LIBERIA 》
 
http://econgeol.geoscienceworld.org/content/110/4/851.abstract
      
          图片
         
利比里亚工人在水边采集钻石(图片来自网络)

 

         
露兜树科植物在全世界约700余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热带地区,同属植物在中国南方各地也有分布,在中国台湾被称为林投,不知道在我国分布的这些种类是不是也喜欢与钻石作伴?

图片 
令人炫目的(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名画家画笔下的彝族(系列1)——黄胄、周思聪

0
0

名画家画笔下的彝族(系列1)—黄胄、周思聪


黄胄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3日)原姓梁黄胄,名淦堂,字映斋,河北蠡县人,中国知名当代画家。师从赵望云。擅人物及动物画。曾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及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擅于画出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 2011年黄胄(Huang Zhou 黄胄)荣获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第13名宝座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




彝族舞立轴(黄胄



彝族舞雪中送炭(黄胄






周思聪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有人评价其为中国美术史上最杰出的女画家。



周思聪作品1



周思聪作品2



周思聪作品3




周思聪作品4




周思聪作品5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李小文院士——一位有大爱的科学家

0
0

                                            

李小文院士——一位有大爱的科学家

 

        李小文院士令人敬仰的不只是他的学识,还有他的人品,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李先生把自己的何梁何利奖金100万全部捐给灾区,还从自己家积蓄里面出了20万。地震中有位北川县的女士失去了小孩和工作,而家里还有老人需要赡养,李先生从一位加拿大华人教授的博文中看到这消息后,主动与这位女士联系,并协调所在的大学安排一个岗位给这位女士,后由于这位女士应因不能离开北川,未能遂愿,但由于他的关注,该女士在家乡找到了工作。还有他看到海归博士孙爱武流落街头摆地摊、生活拮据的新闻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上孙博士,虽素昧平生,出于对人才的爱惜,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调自己所在的大学聘用孙博士,并为他考虑租房、治病等问题。孙博士虽然最后没有接受这个职位,同样是由于李先生的关注,利于其以后获得其他单位聘任。
   之前他捐赠出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设立奖学金,还将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津贴捐出来设立了遥感基础研究基金。
      浏览李先生在科学网网名“黄老邪”的博文,可看出他不是一个不闻世事的人,而是关心社会,对弱势群体充满了同情和关注。新年前夜上海发生的踩踏事件,李先生也予以了关注,并建议作大样本社会心理调查,以避免将来发生类似悲剧。

      愿李小文先生走好!


 


Latest Images